最佳答案回文联的成因与渊源 回文联的由来: 回文联,即前后对仗,左右呼应的对偶诗,形式上其本质是一种“回文”,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出现在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及《汉乐府》中,但真正盛行于...
回文联的成因与渊源
回文联的由来:
回文联,即前后对仗,左右呼应的对偶诗,形式上其本质是一种“回文”,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出现在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及《汉乐府》中,但真正盛行于唐宋时期。唐朝时期,孙齐言、杜牧、刘禹锡等著名诗人纷纷涉足此道,但真正促成回文联盛行的,却是一位诗人的闲谈之举。
回文联的崛起:
唐朝中期,诗人朱放在书写一篇长诗时,因为对选字的纠结,在遇到一个八字成句的状况时,他品出前四个字的意思,但却因为选不定后四个字而钻入了死胡同。突然,他想到了一个玩笑:用前四字与后四字的音韵,分别作出另外两个八字的韵文。因此,他首创了回文联这一文学形式。朱放所创作的回文联的一些例子,如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、“黛眉梦里寻梦人,藕丝衫上拂轻尘”等,至今引为人诵。
回文联的繁荣:
自唐代起,回文联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,并不断壮大发展,唐代诗人沈佺期更是将之称为“俳谐”,把“平水韵”加大为偶句,以求语意更加完整。到了宋代南官书院地理学家李昉,更是造就了无数家琅琊榜得主,遂又名琅琊体。据说唐代杜牧、白居易,宋代苏轼、陆游等历史上的文学名家都善于写回文联,他们的回文联家喻户晓,至今仍然广为传颂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/及图片/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/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715795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