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佳答案论“贵粟疏” 概述 晁错(公元132年-193年),字文赏,汉末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称他是:“书法家,自言得赵孟阳法,善篆隶,能诗,尝属黄初二年赋篇《杂诗》。...
论“贵粟疏”
概述
晁错(公元132年-193年),字文赏,汉末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称他是:“书法家,自言得赵孟阳法,善篆隶,能诗,尝属黄初二年赋篇《杂诗》。”他的书法被誉为隶书世家之宗,被后世视为隶书大师。 在晁错的大量著作中,我们发现了许多关于经济、农业的论述。其中,最为经典的当属《论贵粟疏》。这一著述,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古代农业、经济、政治等领域。正文
贵粟疏的提出
《论贵粟疏》的背景,是晁错在被派往官场负责农业等部门的工作时,面对当时细粮(如小麦、大米等)价格高昂,而杂粮(如高粱、黄米等)价格低廉的状况,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,受贫困人民广泛关注。于是,他提出了“以粟易麦”的观点。 晁错认为,细粮产量低,品质高,市场需求量大,因此其价格高昂;而杂粮产量高,品质低,市场需求量较小,价格相对而言较低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政府应当推出政策,鼓励农民大力种植杂粮,以平抑细粮的价格,解决老百姓的生计问题。贵粟疏的意义
晁错提出的“以粟易麦”的思想,不仅仅是针对当时唐朝时期的细粮和杂粮价格,更是一种经济政策思想。这一观点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之一。 同时,“以粟易麦”的思想,给予了农民在生产上较大的自主权,政府也因此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,实现了国家和农民的双赢。贵粟疏的启示
晁错的贵粟疏思想,对于当今的中国现代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启示。中国现代农业发展,也正面临着与古代杂粮与细粮同样的问题:即农产品结构不合理,杂粮价格偏低。因此,我们可以学习晁错的经验,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,积极发展杂粮,在生产和消费上逐步平衡杂粮和细粮的供需关系,发展民族特色的产业。结论
晁错提出的“以粟易麦”的观点,不仅解决了古代时期的经济困局,并且还为今天的中国经济、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因此,我们在如今的社会中,要注意经济政策的平衡性,不断积极发展民族特色,推进地方产业发展,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稳定做出贡献。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/及图片/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/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715795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