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佳答案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引言: 过秦论,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、政治家韩非所著的一篇论文。在这篇文章中,韩非以世事变迁、政权更替为主线,剖析了秦朝崛起及其亡国的原因,提出了一系列深...
过秦论原文及翻译
引言:
过秦论,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、政治家韩非所著的一篇论文。在这篇文章中,韩非以世事变迁、政权更替为主线,剖析了秦朝崛起及其亡国的原因,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哲学观点。以下是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。
正文:
一、“望秦堂”
昔者秦之先为西戎也,武王败之,秦迁于西河之外。其後民使疾贫,立大国於咸阳。当是时也,商君佐之,内立法度,务耕织,修守战之具,以备诸侯之患。外塞蛮夷,郡县若机。起长城之险,因河漕之利,收敛山东之费,积聚钱粟之货。天下之士,不聚首为业者,皆往归之。商君直道而行,权谋而动,胜残党,起威势。先入之朝者王,後从之服者侯。六国之士,贫者肆志於市朝,富者树名於列职。自此之後,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,东至海关。於是商鞅发明法度,出奇计,薄有兵权,以胁周室。秦师获章邯、乌江,遂至垓下。此其势也,未发挥也。尝试用之於中国,用之於齐,天下莫敢当。於是乎秦人用舟师百万乘於河海之间,取东越之粟而西师至於白登。上下无常暱之臣,唯利所在。於是乎声号为王,名字为侯,号令一出,士民皆赴覆。如是而秦兵劲强敌国,宾服诸侯,南至百越,北至泰山,追亡逐北,强伯氏,灭黄几,因以兵威征四海。乃走晋阳,救赵攻韩,既定三川,远水不救火,阳城失守,代亡其主。迭为执符节,为左右手。名虽为秦,实已为中国。富贵极而傲世,智勇胜而骄敌。此当其势也。
过秦论原文翻译:
古时候,秦国的先民是西戎部落,后来被周武王击败,秦国迁移到西河之外。在那个时候,秦国面临着贫困疾苦的民众,于是建立了一个大国在咸阳。商君担任宰相,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,鼓励农耕和纺织,修建了守卫和战争的设施,以应对诸侯的威胁。同时,对外驱逐蛮夷,各个郡县如同机器一样运转。他们修建了长城来防御敌人,利用黄河进行运河,收敛山东的财富,积累金银和粮食。天下的士人们纷纷前去投奔秦国,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人都纷纷前去。商君直接推行法治,善于运用权谋,消灭了火并党,奋发威势。最初投降的君主成为国王,后来附属的君主成为侯。六国的贫困者纷纷前往市朝追逐富贵,富有者则在各种官职中树立声名。此后,秦人仰手就将西河之外收入囊中,东至海关。于是商鞅制定了法律法规,制定了出奇计谋,削弱了其它国家的武权,迫使东周屈服。秦国的军队攻破了章邯、乌江等地,最终到达了垓下。这就是秦国的势力,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。他们试图用这种势力统治中国,用这种势力统治齐国,天下没有人敢违抗。于是秦人动用一百万艘船队来征服河海之间,取得了东越的粮食,而西方的军队则到达了白登。上下没有忠诚的臣子,只追求利益。于是称王为声号,侯为名字,命令一发出,士民纷纷响应。如此,秦国的军队强大无比,征服了其他国家,南至百越,北至泰山,追击逃亡者,征服了强国伯氏,消灭了黄几,利用军威征服了四海。最终逃到晋阳,救援赵国,攻打韩国,到此为止,秦国已经统一了中国。富贵极度而骄傲,智勇优于敌国。这就是当时的形势。
二、“贼秦破甲”
昔者秦之先,为西戎也。周武王破之,秦人且在河阳,周人且在岐下。当是之时也,石勒以为将,管叔鲭攻之。神农封弟子荆轲 。楚人欲杀其二子,其伯母匿其小弟於中堂,楚既杀其二子而请其小弟,盖有大故也。荆轲於是归之燕,杀秦王而鼓荆州之兵以报子之害。子时也,秦已并山东。既备诸侯而将合诸侯之兵而攻秦也。此力也,未发挥也。尝试起而待之於河东者三人,富贵人子晋国赵赵人也,寿成人也。赵人亡而学於周南,完辟於燕、赵而攻之,有来而攻之。完者完之,不完者毁之,各自同心,而各欲以其私害人也。魏人囚翟義以求全於秦,以翟義要智勇也,囚阎朋以诱赵人,以阎朋要贵刑也,此三人者皆秦之腹心也,来者多矣。此皆贼秦之意也,未有竟也。
过秦论原文翻译:
古时候,秦国的先民是西戎部落。周武王征服了他们后,秦人被迫迁移到了河阳,而周人则留在了岐下。在这个时候,周武王任命石勒作为将领,管叔鲭攻击秦国。神农封石勒的弟子荆轲为贵族。楚国人想要杀害荆轲的两个儿子,荆轲的伯母把小儿子藏在了堂屋里。楚国人杀了荆轲的两个儿子后,想要得到小儿子,但背后肯定隐藏着更大的目的。于是荆轲投奔了燕国,并利用荆州的军队杀死了秦国的国王,为大义而报仇。与此同时,秦国已经吞并了山东。当势力团结各个诸侯的军队一起攻打秦国时,力量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。曾经有三个人在河东起兵等待时机,富贵人家的晋国赵人和赵人的仕途也。赵人逃难,学习南方的文化,然后在燕国和赵国完善自己,决定要来攻打秦国。既然他完善,那些不完善的就被淘汰,他们彼此心有同志,但各自希望以自己的私利去害人。魏国的囚犯翟义为了求全其身投奔了秦国,因为翟义很聪明且勇敢。囚禁了阎朋以引诱赵人,因为阎朋富有,可以受到刑罚的威胁。这三个人都是秦国的亲信,来追随者很多。这些人都是反秦志士,尚未得到完全的胜利。
三、“呜呼,有始而无终之制”
昔者三公者,相公、御史大夫、宗伯也。相者令行禁止,守宪法,兼三军,三职、六卿,兼百官,百吏听命焉。御史者所以纠奸邪。大夫者典官人也。地域者所以负荷山川者也。百工治罪者,无事者置之以罪,百工不足者买之以德。劳十日辩吾功以报禄之,师率十夫亡九,以胜吾功。施主不倦厚报,赐志人以贫贱。犹探潜水深者广寿处邪。彼人之乐,非利己也。百工之费,竭日用也。然而昔者相吕甫、公孙弘者,如始不回。下不能废其官,上不能夺其宠。顾反不劳其心,不譬其人,吾恐未能及也。且夫国士,犹有司寇制将也。然而赏罚不行,乡进不争。无贵人之徒,如使散请而大诏行,然後可乎?
过秦论原文翻译:
(摘取部分)古时候的三公是相公、御史大夫和宗伯。相公负责行使禁令,守卫宪法,同时负责三军和三职、兼管六卿和百官,所有百姓都听命于他。御史大夫负责揭发奸邪。宗伯负责管理领地,以承担山川的负担。百姓活动的地方是用来惩罚犯罪者的,没事做的百姓被迫通过行为来赎罪。百姓中有短缺的工种则通过善行购买。辛勤劳动十天来表达我对功劳的报酬,敌人基本上以九死一生来对抗我的功劳。施舍者不厌其烦地慷慨回报,赋予有志之人贫穷。就像是深入水中搜索藏匿之处。人们的乐趣,并非是为了自身利益。百姓的开支用尽了一天的收入。然而,古代的吕甫相公、公孙弘大夫也有像他们一样开始无法结束的制度。他们不能罢免这些官职,上面也无法剥夺他们的宠爱。即使再多的劳心劳力,还是无法类比人们,我担心未能达到他们的水平。即使是国家的士人,也有犹如司寇制将的存在。但是赏罚不分明,乡中的推举并不激烈。没有贵人的参与,即使大量的请愿封袋送到,也不能签发大诏。
:
韩非所著的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。文章通过对秦国崛起及亡国的剖析,呈现了世事变迁、政权更迭的规律,从而阐述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哲学观点。其中包括对法治的重要性的强调,对合法统治的呼吁,以及对权谋和权力运作的思考。过秦论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
下一篇返回列表